通俗歌曲演唱中的声伴气技巧

时间:2024-07-16 22:39:10
通俗歌曲演唱中的声伴气技巧

通俗歌曲演唱中的声伴气技巧

通俗唱法区别于传统美声、民族唱法一个很重要的特征,就是通俗歌曲的演唱中可以运用声伴气技巧。以下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通俗歌曲演唱中的声伴气技巧,欢迎大家学习!

一般来说,传统的歌唱要求两条声带在振动发声时,尽可能地 “整体闭合”,发出坚实、响亮的声音。而通俗唱法的声伴气技巧,顾名思义,就是偏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,而让气流通过未完全闭合的声带,与声音一同发出。简 单地说,声伴气技巧,就是强调声音的漏气状态,这就形成了气与声的另一种组合方式。

20世纪70年代末,李谷一为《三峡传说》中配唱插曲《乡恋》时,在声音技巧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。

应该说,声伴气技巧在我国通俗乐坛上的运用是以《乡恋》为开端拉开帷幕的,它的意义是深远的。声伴气技巧打破了原有规律性演唱的束缚,强调声音的漏气状 态。经常唱卡拉OK的人能发现,话筒不仅可以逼真地反映人的声音,它对气流反映更加灵敏。这样,小音量的演唱,加上气伴声技巧,即可通过话筒产生强大的感 染力,更加接近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化特征,使演唱如诉说般亲切感人。

目前,有大量的通俗歌曲作品在演唱中,都运用了这种技巧,特别是抒情性歌曲,则更多地运用了声伴气技巧。像大家熟悉的席琳迪翁演唱的《泰坦尼克号》主题歌《Myheartwillgoon》第一乐段几乎每句的演唱都有此种技巧的运用,使人们听后为之震撼。

一般来说,要依据作品的风格、情绪恰当地运用声伴气技巧来演唱。如徐怀钰的《我又不是没爱过》、陶晶莹的《太委屈》、任贤齐的《我是一只鱼》、莫文蔚的 《盛夏的果实》、萧亚轩的《上钩了》、那英的《不管有多苦》等,演唱中有的是整段的以声伴气为主,有的是在个别字的演唱上强调声伴气状态。

最值得关注的是有个别字在演唱中最容易采用声伴气技巧,前面我们讲过,字母“旷开头的字阻气能力差,正常情况下,也容易漏气,因此我们不妨去突出这个字的漏气状态,能使整首歌的演唱增色不少。如《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》。

这样,我们抓住“回”、“悔”等字的“漏气”特点,运用声伴气技巧来演唱,就使得歌声更加自然了。

声伴气练习一:

一般情况下,声伴气的运用要随着音区的.变化、强弱的对比需要,而在气与声的分配上要有所对比变化。像《过把瘾》这首歌,由于男女声自然声区的不同,因而,在演唱过程中要不断调整“声大于气”、“气大于声”的关系,才使声音有种和谐美。

声伴气练习二:

作品中出现声母为“hu的字,皆可尝试,突出字的漏气特点,来用声伴气技巧演唱,如《忘情水》。

目前,运用气伴声技巧演唱的最典型的歌手是许如芸,她的专辑中大量作品在处理歌曲中用了此种技巧,如他口果云知道》、《独角戏》、《一帘幽梦》。同时,也有谢雨欣的《谁》、那英的《脚步》、羽泉的《最美》等,我们可在演唱这些歌曲时,尝试运用声伴气技巧。

《通俗歌曲演唱中的声伴气技巧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